非遺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歷史中留下的燦爛瑰寶,是凝聚先輩智慧與卓越價值的精神財富。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非遺傳承發展”“打通非遺消費堵點”“數字化賦能非遺”等成為兩會代表委員們熱議的關鍵詞。
據悉,近年來,潛江市非遺中心認真貫徹全國、全省非遺工作精神,著眼于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成效顯著。先后榮獲國家文化和旅游部頒發“全國非遺保護先進集體”榮譽稱號,獲文化廳頒發“湖北最美非遺保護中心”榮譽稱號。近日,湖北省委宣傳部、湖北省人社廳集中表彰一批全省宣傳思想工作先進典型,潛江市非遺中心榮獲“全省宣傳思想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傳統文化是我市繁榮文化事業的一大特點。目前,我市列入國家級代表性名錄5項,省級代表性名錄22項、市級代表性名錄153項。我們身邊熟知的潛江鑼鼓、潛江皮影、潛江面塑、潛江竹編、潛江麥稈畫等等,都是非常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承載著潛江人民的勤勞智慧,蘊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
非遺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凝結著先輩的智慧,鐫刻著文化的基因。在新征程上,我們要盤活文化資源、激活非遺文化,講好非遺故事,煥發文化魅力。如此,才能讓非遺“潮起來”、傳下去,讓非物質文化遺產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
讓非遺“潮起來”、傳下去,要打好創新牌,搭建精品活動平臺。非遺傳承既要有匠人之心,又要有創新之志。要通過與企業聯手,促進當地企業為非遺項目搭臺,對非遺項目的展現形式進行創新和包裝,通過產業化讓非遺從生活走向市場。要充分利用信息和傳播技術,將非遺展演展示延伸文化展示、參觀導覽、資訊傳播、休閑娛樂、社交廣場等,從資源數據化走向數據場景化、網絡智能化。同時,采用“線上+線下”的形式,打造特色非遺活動品牌,讓優秀的文藝作品借助數字技術“活起來”。
讓非遺“潮起來”、傳下去,要打好產業牌,推進非遺文體旅游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不斷走進當代生活,才能植根經濟,形成市場,得到更好的活態傳承。要依托潛江生態龍蝦城,以浩口鎮入選全國非遺旅游小鎮以及湖北省首批“非遺特色村鎮街區”為契機,拓展非遺旅游線路,推進非遺與農業融合。要依托“環中國自行車賽”“返灣湖濕地國際馬拉松”等大型體育賽事、“傳統體育健康行”系列活動,深度參與和展示非遺項目,推進非遺與體育融合。要依托潛江春晚、鄉村村晚,將潛江鑼鼓、潛江民歌等非遺項目、“非遺+廉政”等小劇、小品推向舞臺,推進非遺與文創融合。
讓非遺“潮起來”、傳下去,要打好教育牌,促進非遺活態傳承。要搭建培訓教育平臺,建立非遺傳承常態教育機制和非遺傳承人進校授課的長效機制。比如我市先后在園林一小、龍灣中學、浩口三小等十余個學校掛牌成立非遺傳承教育基地,將皮影戲、花鼓戲、民歌等十余個項目納入各學校的課外興趣班開展常年教學。2020年,潛江民歌進校園實踐案例入選全國第二屆“非遺進校園”十大優秀實踐案例。要著力解決非遺人才培養的問題,讓更多有志青年樂于變身為非遺傳承人才。
非遺是民族的文化印記,非遺不能只活在過去,更要活在當下,活在未來。我們要堅定非遺保護傳承之路,用本心傳承非遺技藝,用創新注入新鮮活力,讓非遺“活起來”、“潮起來”、傳下去。(本網特約網評員 陳訓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