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潛江新聞網以《沙街村:共同締造繪出鄉村振興新畫卷》為題,報道竹根灘鎮沙街村環境整治,村容村貌“靚”起來;鄉村夜話,引導村民“動”起來;盤活經濟,群眾腰包“鼓”起來;長效管護,鄉村生活“穩”起來的工作經驗。
其中,在盤活經濟,群眾腰包“鼓”起來的報道中說,沙街村有1150畝耕地,通過鎮政府招商引資,將外灘850畝土地流轉給樂事薯片土豆供貨合作商,將300畝農田流轉給南章莆中藥科技有限公司。采取“基地+農戶”模式,在按戶連片高效種植發展上持續用力,形成集約高效的特色產業結構。
在“共同締造”中讓群眾得實惠,這正是“共同締造”的核心要義和實踐要求。沙街村不斷探索“共同締造”方法路徑,以“共同締造”壯大鄉村產業,在發展產業中,以村民按1元/㎡的土地流轉和村集體按露地5分錢/㎡、設施1角錢/㎡的標準參與土地流轉收益分紅的方式,形成三方共贏的局面。土地流轉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也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每年除獲得一定土地流轉費外,平時還可以到合作社務工。村民每年收入可達3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也近24萬元。
開展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的重要途徑。其中,成果共享”是“共同締造”的初心和使命、出發點和落腳點。“共同締造”除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成果人人享有,還應堅持發展為民、發展惠民,始終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重點, 將“共同締造”與美麗鄉村建設、產業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等工作結合起來,統籌好各類資源和力量,推進“共同締造”工作落地見效,讓群眾真正得實惠、有獲得感。(本網特約網評員 文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