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新聞網訊(潛江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劉瓊艷)四季度是決戰決勝全年目標任務的關鍵期。進入四季度,運糧湖管理區各企業鉚足干勁抓生產、爭分奪秒趕訂單,確保順利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鑄牢經濟高質量發展“硬核”支撐。
10月12日,記者走進昌云紡織有限公司紡紗車間,智能化氣息撲面而來,數臺紡紗機正飛速運轉,一字排開的紗錠抽出根根細紗,在自動絡筒機的作用下快速卷絲……
作為傳統勞動密集型產業,紡織行業一直是用工大戶。而在這個偌大的車間里卻只有零星幾名工人,這是怎么回事呢?
“這要歸功于我們的‘增產’密碼。”該公司生產廠長宴澤文說出答案。
自2018年以來,昌云紡織通過4次技改,先后投入7000多萬元,引進多套世界先進水平設備。由于產品質量好,銷售訂單紛至沓來。
“織造”變“智造”,讓企業產能和產品質量大幅提升,生產出的高檔牛仔紗、針織紗、竹節紗等產品供不應求,昌云紡織一躍跨入全省紡織行業第一梯隊。僅2023年,該公司銷售收入就達2.05億元,創稅371萬元,是技改前的三倍多。
今年8月,昌云紡織再投入200萬元,對車間附房進行升級改造。至此,企業主機、輔機設備同步提升為氣流紡行業最先進的設備,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高。
“截至目前,我們實現產值1億元左右,相比去年同期略有增長。”宴澤文介紹,接下來,他們將力爭在“質”上補短板、增厚度、求突破,在“效”上看高低、見擔當、顯精神,力爭實現全年產值1.4億元的目標,為運糧湖管理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工業企業生產正旺,農業企業也一派繁忙。
來到湖北運儲農貿發展有限公司,只見現場井然有序,高效而流暢。
收購點內,一輛輛滿載糧食的卡車依次開進場區,檢驗、過磅、入庫,金黃色的稻谷通過輸送機,被源源不斷送進糧倉。
加工車間,機器轟鳴聲不斷,經過脫殼、去石、篩分、精米加工等環節的稻谷,變成了一粒粒晶瑩剔透的大米。
包裝車間,工人正加班加點分裝打包,一袋袋印有“潛匠”標識的大米將從這里銷往全國各地。
“自9月中旬開秤以來,我們每天收糧10萬至40萬斤,目前共收新糧1000多萬斤,生產加工大米600多萬斤。”該公司相關負責人郭伊敏介紹,隨著秋收已進入尾聲,接下來,他們將集中精力加工新米,力爭全年生產加工大米2000多萬斤。
運儲農貿是一家集育種、訂單農業、收購、烘干、倉儲、加工于一體的生態農業科技公司,擁有近2000平方米的標準儲量倉庫3棟,糧食收儲能力3萬余噸。
“自2013年成立以來,我們就采用‘公司+合作社+農戶’運行模式,通過實行統一供種、統一服務、統一收購,讓農戶的土地變成了我們的‘第一車間’。”郭伊敏告訴記者,按照訂單收購模式,公司合作農戶超過3000戶,面積約3.4萬畝。
打造高品質“精米”是運儲農貿的初心所在。近年來,該公司力求“健康、營養、食味、安全”,以“潛匠”蝦稻米作為自有品牌主推,一經上市就得到了廣大市民的青睞。
“未來,我們打算建一個10萬噸級功能齊全的糧食儲備庫和年中轉糧食30萬噸的物流配送中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做大做強大米中高端產品。”郭伊敏表示,希望可以用兩到三年的時間,讓企業發展為全省同行業領頭企業,成為以糧食收購烘干倉儲為主導,以糧食倉儲貿易物流中轉項目為核心,以國內大中城市為主要銷售目標,集生產、開發和銷售于一體的現代化糧食經營企業。
發展是第一要務。“一至三季度,管理區規上工業企業總產值2.6億元。”運糧湖管理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他們將充分發揮管理區區位優勢,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服務好現有企業,全力沖刺四季度,確保今年目標任務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