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新聞網訊(記者 曾俊偉)國慶期間,在紅橋村文體廣場,歡歌笑語,鑼鼓聲聲,奏響了群眾滿滿的幸福和快樂,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的畫卷。
近年來,王場鎮紅橋村通過黨建引領,調動廣大群眾,千方百計改善人居環境,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村民增收致富,共同締造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
村莊變美 讓群眾生活更幸福
任紅珍是紅橋村鑼鼓隊隊長,每到閑暇時,她就會和姐妹們一起,在歡快的鼓聲中,享受著歲月靜好。
“現在村里環境變得越來越美,群眾生活越來越幸福。我們經常在一起唱歌跳舞,我們的生活過得豐富多彩。”任紅珍說。
村民幸福感并非從天而降。近年來,紅橋村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鄉村振興要求,堅持黨建引領加強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滿足村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加大惠民陣地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投資10萬元對黨群服務中心提檔升級,完善的服務功能做到了讓群眾辦事“只跑一次路、只進一扇門、只找一個人”;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為民服務實效。投資300余萬元完成了全村12.5公里通臺路硬化,投資175萬元完成13號路、14號路、天寶河道路硬化4780米,打通群眾出行瓶頸,方便群眾生產生活;投資30萬元整修農業生產道路4900米,安裝涵管850米,新建抽水泵房4個,確保群眾農業生產需求;
——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引導群眾參與,持續推進人居環境整治常態化,投入資金10萬元,投入勞力210人次、各類機械40余臺,開展廢舊坑塘改造,拆除路旁違章建筑4處、無人居住危房6處,不斷完善村容村貌……
如此舉措不勝枚舉。
“接下來,我們還將積極引導群眾參與村級建設,廣泛發動群眾決策共謀、發展共建、建設共管、效果共評、成果共享,推動村級高質量發展。”紅橋村黨支部書記鄒德平說。
產業振興 讓群眾腰包更充實
村民能幸福,不僅在于“面子”美不美,更取決于腰包鼓不鼓。
在鴻橋服飾有限公司服裝生產車間,百余名本地村民忙得不亦樂乎,真正實現了務工不出村,致富在村中。
“2018年返鄉創業,利用小庭院開辦服裝加工廠,在村支兩委的幫助下,現有120名員工,年產值1000余萬元,帶動10余戶貧困戶就業脫貧。”鴻橋服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鄭勇說。
走進紅橋村何輝肉牛養殖場,廠長何輝正為肉牛投喂飼料。
“多虧村里協商,將原本這30畝坑塘流轉給我養牛,現在不僅自己致富了,還能為村里增加集體收入,一舉多得。”何輝說。
曾經,紅橋村集體30畝坑塘由于傳統養殖效益不佳,長期缺乏管理,逐漸荒廢,導致集體資產長期閑置。該村兩委在資產排查時發現這一情況后,第一時間召開村支兩委會議,通過整體研判,一致同意廢舊坑塘整治辦法,就廢舊坑塘整治后如何發揮作用創造最大價值,開展討論,集思廣益形成合力。
在得知該村四組村民何輝有養殖肉牛的意愿后,村兩委積極與何輝溝通,第一時間達成合作協議,村集體整治廢舊坑塘30畝,流轉土地55畝,全力支持何輝發展肉牛—魚循環養殖模式。
經過村兩委多年扶持發展,如今該養殖場現有肉牛、母牛300余頭,已實現自繁自養,可存欄牛類200余頭,年效益達200余萬元,帶動本村10余名村民就業增收,5戶村民養牛致富,增加年集體收入2萬元。
鴻橋服飾有限公司、何輝肉牛養殖場是該村大力發展產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紅橋村堅持以產業振興帶推鄉村振興,緊盯市場需求,大力發展蝦稻和露地蔬菜、肉牛等特色種養殖,推動小種植、小養殖、小加工發展,為鄉村振興注入新動能。
同時,通過支部引導、黨員宣傳、專家支持、示范帶動,積極引導廣大村民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充分利用庭院閑置資源,大力發展庭院經濟,將發展庭院經濟與美麗鄉村建設、振興農村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相結合,讓農家小院成為“增收園”“聚寶盆”。
村民自治 讓村集體更富裕
產業興則萬事興,群心齊則事竟成。
近年來,紅橋村堅持黨建引領積極推進村民自治體系建設,以村民自治為突破口,實現集體增收,群眾滿意。
“今年年初,在‘三資’清查活動中,我們了解到紅橋村十組12畝遺留集體土地由于整體搬遷后邊界不清、土地性質不一等原因一直擱置荒廢,后被部分村民自行耕種,栽植林木。集體資產閑置,回收難度加大,未受益群眾意見較大,矛盾日益突出。”鄒德平說。
為此,該村積極發揮村民自治、民主決策、民主管理作用,第一時間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對事件整體研判,深入剖析,形成決議,盡快化解歷史遺留問題。村委牽頭,群眾代表主導,逐一上門宣講政策,最終得到了全體村民的理解和配合。短短半月,便拆除農戶亂搭養雞棚、雜物房,清理私栽林木,并種植優質白楊樹苗580棵。
此外,該村還通過回收集體林地55畝,引進林地養雞項目;以紅橋服飾為依托盤活存量土地,開設“扶貧工廠”,解決群眾就近務工問題;改造老舊門面房10間出租經營等方式,為集體經濟每年增收12萬元。
“村里通過不斷加強集體資源、資產、資金監管,完善集體資產管理制度,規范集體資產處置流程,盤活閑置或低效使用集體存量資產,拓寬庭院經濟發展渠道,實現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達到群眾增收,集體經濟壯大的雙贏成果。”鄒德平說。
未來,紅橋村將進一步引導群眾積極參與村級發展,全力建設美麗鄉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共同打造“業興、村新、人和”的宜居鄉村新風貌,在振興鄉村的路上一路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