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我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在巴拉圭亞松森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19屆常會上通過評審,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全球華人倍感振奮。
至此,我國共有44個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總數居世界第一。潛江燈會為湖北非遺年俗重要項目,作為項目相關參與了此次申報工作。
2025年“潛江燈會”將于2025年1月23日(臘月廿四·小年)至2月12日(正月十五·元宵)在潛江市華月路舉行。將展出全市各區、鎮、街道,市直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設計制作的主題花燈,將分為“主題燈組、陸地燈組(含草坪燈組)、水上燈組、廊道燈組”等,在華月路供市民游客觀賞。
燈展作品將集中突顯潛江傳統花燈和時代元素,進一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營造熱烈喜慶的節日氣氛,并展示潛江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賦能四化同步發展示范區建設。
潛江燈會是湖北潛江地區春節、元宵期間全民趕會的綜合性傳統民俗活動,包括拜神祈福、玩燈賞燈、游街鬧春、民俗表演、商貿趕集、互贈節禮等。入選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潛江燈會過去是民間自發的上燈、賞燈、游燈習俗,歷史悠久,唐、宋、明、清時期史志典籍多有記載。燈會組織參與者眾多,核心區域在潛江城區,蔓延到周邊近十個鄉鎮。1978年始,潛江民間自發組織了花燈研究會。潛江市人民政府起到主導作用,聚全市之力,相繼舉辦23屆大型燈會,呈現燈如海、人如潮的盛景。
潛江燈會是在荊楚文化、三國文化、佛教文化和農耕文化沃土上孕育出的豐富多彩的燈會習俗,承載淳樸的民間信仰,傳承民俗文化、維系民眾情感,傳達民眾對美好生活的祈愿,具有歷史、文化、社會、經濟等重要價值。(通訊員 施毅 蔡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