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名單,潛江非遺江漢平原皮影戲代表性傳承人嚴祖斌,荊州花鼓戲代表性傳承人吳培義兩人入選。
嚴祖斌
嚴祖斌,出生于潛江的皮影戲窩子熊口鎮洪莊村,拜歌腔皮影大師何德安為師,為江漢平原皮影戲“八大房頭”第七派的第三代傳人,是極少數同時熟練掌握潛江歌腔和漁鼓腔精髓的藝人。2008年被認定為江漢平原皮影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四十多年的舞臺實踐成就了他的絕活,不論是演唱還是皮影操作、劇本創編還是即興演唱都是業內公認的翹楚。一生癡迷皮影戲的嚴祖斌以滿腔熱情地投入江漢平原皮影戲的表演與傳承。
近年來,在潛江市非遺中心的指導下,他創編并錄制了皮影戲教學片和十余部六十余集經典皮影戲,編寫完成條本30多本、劇目80多個,收集整理民間語言素材300多段,收藏傳統皮影戲器物260余件。他歷時6年編撰并出版了《江漢平原皮影戲傳承》,此書傾注嚴祖斌畢生所學所悟,總結和保存了先輩傳承的寶貴財富,方便皮影戲愛好者和年輕皮影藝人學習借鑒。
嚴祖斌帶領徒弟走進校園,讓同學們感受到皮影戲的奇妙,促進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他結對傳承的徒弟已有十幾位成為各團隊的臺柱子,其中劉執榮以精湛的技藝優雅的唱腔深受到戲迷的喜愛,2017年曾到德國進行文化交流;后起之秀王海榮出訪意大利、捷克、匈牙利和斯里蘭卡等國。
他常年參加潛江市城鄉公益演出,多次參加全國和省內藝術交流和展演活動,屢獲殊榮。2014年7月,嚴祖斌榮獲潛江市行業領軍人物稱號。
吳培義
吳培義,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被納入文化部高級人才庫。2014年被認定為荊州花鼓戲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1955年吳培義出生于潛江市(縣)老新鎮一個農民家庭。1970考入潛江縣花鼓劇團,受教于漢劇張鳴龍、京劇楊桂庭、楚劇余笑予等名師。1977年師承花鼓名伶楊義林,后又師承倪新屏。主工老生、花臉。演唱高亢渾圓,表演激情細膩。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吳培義的包公戲、老生戲便紅遍江漢平原,被譽“花鼓戲第一花臉”。
吳培義從藝50余年演出劇目50余出,主演主創精品20余部,屢獲國家或省級各類大獎。1981年主演《買搖窩》(廖大爹)獲湖北省優秀演出獎。1984年主演《攔花轎》(楊大爹)奉調晉京,成為中國藝術研究院錄制收藏的戲曲經典。1996年和2010年主持創作《原野情仇》和《生命童話》榮獲中國文華獎。2014年至2017年,《秦香蓮》相繼入選湖北省藝術節、全國地方戲藝術節及全國花鼓戲藝術節優秀劇目展演。2016年和2017年主演《站花墻》(飾王洪)入選國家非遺保護資助項目和中國戲曲“百戲盛典”。2019年64歲的吳培義重排《攔花轎》再次引起轟動,入選中國藝術節,亮相上海大世界,央視連播24次,開創了地方戲單劇目重播新紀錄。
吳培義傳教徒弟10余人,教授學生和戲曲愛好者2000余人。眾多徒弟成為劇團“臺柱”,徒弟丁明安獲中國藝術節表演獎;蔡紅祥獲湖北省“優秀傳承獎”;鄭小龍主演《站花墻》入選湖北傳統藝術展演。
吳培義致力于非遺進校園、進社區,力推劇種的普及傳承,為潛江、武漢等地二十余所中小學和湖北大學、長江大學等近十所高校的萬余名師生講解演唱花鼓戲倍受追捧;運用戲曲+互聯網思維,錄制《荊州花鼓戲慕課》《荊州花鼓戲專題片》等國家藝術項目。編著《中國戲曲劇種荊州花鼓戲卷》,發表論文和專著數十篇(部)。為荊州花鼓戲的傳承發展和理論研究做出了卓越貢獻。
(通訊員 施毅 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