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潛江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草案)》正式出爐。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是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期、產業轉型的加速期、改革開放的深化期,應不斷增強預見性和創造性,搶抓中省全方面發展機遇,努力走在全國和全省高質量發展前列,全力爭創全國示范。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十四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積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深度融入全省“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深入實施“東進南擴、產城融合,四區聯動、全域振興”發展布局,加快打造“一城兩區三基地”,奮力譜寫新時代潛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開好局、起好步。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堅持黨的全面領導。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堅持新發展理念。
——堅持改革開放創新。
——堅持系統觀念。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全市二〇三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遠景目標是:綜合實力大幅躍升,經濟總量跨越兩千億元大關,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萬美元,超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提前達到中等發達經濟體水平。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基本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基本建成。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法治潛江、法治政府和法治社會基本建成,社會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建成文化強市、教育強市、人才強市、體育強市、健康潛江。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互融共促,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美麗潛江建設目標基本實現。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中等收入群體比例明顯提高,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基本實現公共服務均等化,全市人民共同富裕邁出堅實步伐。
錨定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遠景目標,今后五年全市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綜合經濟實力邁上新臺階。全市經濟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200億元。經濟結構趨于合理,創新能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效益明顯提高。
——深化改革開放贏得新優勢。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重大進展,各方面制度機制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改革紅利充分釋放。
——社會文明程度達到新高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人民群眾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誠信守法、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更加濃厚,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更加綠色、低碳,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
——人民生活品質得到新改善。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市域治理效能實現新提升。社會主義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彰顯,黨建引領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基層治理體系基本形成,市域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完善。
堅持創新第一動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把科技創新擺在事關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圍繞“四個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完善創新體系,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提高“錢變紙”“紙變錢”能力,堅持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雙輪驅動,建設好省級創新型縣(市),創建國家創新型縣(市)。
發展壯大實體經濟,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等要素向實體經濟集聚協調,鞏固壯大實體經濟根基,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加快建立現代產業體系。要以四大片區為關鍵載體和支撐平臺,著力打造以江漢油田為龍頭的新能源、以金澳科技為龍頭的新化工、以長飛光纖等企業為代表的新材料、以蝦稻產業為代表的新特色四大千億產業集群,積極培育生物醫藥、農副產品加工、紡織服裝、智能制造等一批百億級產業。
融入新發展格局,提升對外開放水平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擴大內需的戰略基點,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要促進消費擴容升級,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建設現代化流通體系。要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以創新驅動、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新需求,高水平擴大對外開放,全面深度參與國內國際合作。
加快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潛江”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突破性發展數字經濟,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作為主攻方向,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驅動潛江市領跑數字時代,建設“數字潛江”。要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深入推進數字技術在公共服務、生活服務、城市治理、鄉村振興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大力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強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實現科學化決策、精準化治理、高效化服務。
實施新基建和傳統基建雙輪驅動,健全基礎設施體系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圍繞建設“一城兩區三基地”的目標,以優化提升、協同聯動發展為導向,搶抓國家“兩新一重”建設機遇,統籌推進新型和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效能和服務水平,加快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撐經濟社會和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加快新型城鎮化進程,提升城鎮化發展質量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持續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以建設“三美”(美麗縣城、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城市為目標,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江漢平原現代化中等城市,奮力打造江漢平原振興發展高質量示范區。到2025年,力爭城區綜合承載能力得到明顯提升、城市基本功能更加完善,力爭城區人口達到55萬人。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發展鄉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拓展農民增收新空間,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打造江漢平原鄉村振興示范區。要將鄉村建設擺在全市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全域整治農村人居環境,補齊農村技術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彰顯鄉村特色風貌,打造宜居、宜業、宜游、宜養的美麗城鎮、美麗鄉村。
全面深化改革,構建高質量發展經濟體制新優勢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面激活市場、要素和主體,構建高質量發展經濟體制新優勢。
繁榮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升潛江文化軟實力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堅定文化自信,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全力打造楚文化、曹禺文化、紅色文化、龍蝦文化等文化品牌,推進文化強市、體育強市建設,打造文旅紅城。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快推進生態綠城建設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更加注重生態修復、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推行綠色生產生活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宜居潛江,建設天藍、地綠、水清、景美的生態綠城,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
全面提升人口素質,厚植人力資源優勢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加快構建高質量教育體系、全方位全周期衛生健康保障體系,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升人口綜合素質,培植潛江高質量發展人力資源。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增進民生福祉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期待,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積極堅持就業優先,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提高治理效能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加強和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畫好市域治理現代化的共治同心圓,爭當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排頭兵。
統籌發展和安全,建設“平安潛江”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擺在重要位置,完善重大公共安全預警、預防控制體系和應急救援體系,鞏固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成果,防范化解影響高質量發展的各種風險,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持續推進“平安潛江”建設。
強化規劃實施保障
規劃綱要草案提出,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健全政策協調機制,完善規劃實施機制,更好履行各級政府職責,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最大程度激發各類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形成全市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