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江地處湖北省中南部,面積2004平方公里,素有“曹禺故里、江漢油城、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
近年來,潛江堅持把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作為重要基石,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引領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連續七年躋身全國縣域經濟百強。人民網和中國國土經濟學會近日聯合舉辦的“縣域經濟與新質生產力發展”金臺圓桌研討會上,潛江市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王冰分享了潛江“因地確產,因產延鏈,因鏈創新”的產業發展思路。
王冰在研討會上發言。人民網 張啟川攝
“因地確產”筑牢產業根基
潛江立足縣域資源稟賦發展特色產業,將小龍蝦和綠色化工發展成頂梁柱型產業,計劃穩步打造千億產業鏈。
潛江地處長江中游的江漢平原,湖泊眾多,水網密布。潛江人“靠水吃水”,首創“蝦稻共作”模式。2023年,湖北出臺支持小龍蝦產業發展“蝦十條”政策,全省共打“一張牌”,助力潛江龍蝦“蹦”上新高度。
王冰介紹,目前潛江小龍蝦養殖面積達93.76萬畝,全產業鏈綜合產值突破750億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達350.8億元。潛江培育小龍蝦規上加工企業48家,年加工能力、倉儲能力均達80萬噸;限上餐飲企業34家,帶動全市近20萬人就業增收。
土地里另有寶藏。潛江地下富藏石油、頁巖油、天然氣、鹽鹵等資源,是全國十大油田之一的江漢油田所在地。近年來,該市積極推進化工產業向高端精細化工方向轉型升級,打造綠色化工。2023年,潛江綠色化工產值超400億元,占全市工業產值50%以上。
“因產延鏈”開辟新興賽道
“聚焦產業延鏈補鏈,潛江正推動‘江漢油城’向‘能源新城’蛻變。”王冰介紹,潛江充分利用綠色化工產業生成的氯氣、氫氣等原料產品,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
全球單體最大的光纖預制棒及光纖智能制造工廠坐落于潛江,一批中國電子化工材料10強和電子材料50強企業扎堆聚集。2020年以來,潛江獲批國家循環化改造示范試點園區、國家火炬微電子材料特色產業基地,著力打造武漢光電子信息產業最大配套基地。
王冰介紹,近年來潛江實施油品升級深加工、中能新型化工高端材料園等重大項目,延伸布局乙烯、丙烯產業鏈,實現“油頭化身精化尾”;推進鹽化工精細化發展,實現鹽鹵開采與煤鹽結合發展。
作為湖北省重要管輸體系樞紐城市,潛江匯聚8條已建、在建油氣長輸管線。王冰介紹,潛江利用鹽鹵資源開采形成的鹽穴空間,按照“采鹵-造腔-制堿-儲能-精細化”的思路,大力發展新型儲能儲氣,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助力湖北乃至華中地區能源供應。
“因鏈創新”助力提質增效
潛江以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為抓手,積極搭建以“用”為導向的企業和科研機構合作創新平臺,目前已促成88個項目完成供需對接。
聯合中科院水生所等7所科研院所,潛江成立湖北省小龍蝦產業技術研究院,培育高產高質、抗病抗逆的小龍蝦新品種,實現“四季有鮮蝦”;利用小龍蝦中富含的甲殼素等進行醫藥用品、生物功能材料等高附加值產品研發。
王冰介紹,2023年,潛江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374家,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49家。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80余項,完成登記技術合同成交額38.2億元。
“潛江發展新質生產力主要制約在于科技、人才資源不足。”傳統產業如何出新?王冰介紹,潛江計劃從兩方面發力,一方面,壯大傳統產業底盤,延伸鏈條以增強競爭力,為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堅實支撐。另一方面,直面科技創新能力較弱、高質量產品供給不足等問題,抓住轉型機遇,走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數字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