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周少文 通訊員李楊)白居易《觀刈麥》中寫道“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這是白居易眼里麥收時節的景象,而如今也正好也是五月農忙的季節,大片的麥田里卻看不到農民伯伯忙碌的身影,看到的是在金黃的麥田里,碧桂園靚麗的粉色農機馳騁沃野,在藍天白云和金黃的土地間,呈現一番“新農景”。
5月18日,小滿前夕,在湖北潛江碧農智慧農業有限公司(下稱潛江碧農),迎來了今夏搶收搶種農忙期。值此收獲時節,碧桂園農業控股有限公司舉辦五周年品牌發布會,向社會公布碧桂園向農業進軍5年的成績,以及未來在湖北的農業新布局。
潛江碧農供圖
強化人才:6位碩士撐起萬畝智慧田園
據介紹,潛江碧桂園萬畝智慧農業園項目自去年5月項目成立以來,組建了“博碩天團”,在潛江碧桂園萬畝智慧農業園項目總經理王鳳鳴帶領下,共有6為碩士通過運用現代農業技術和創新思維,利用航測無人機進行巡田,多光譜成像監測作物生長進度,了解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開出植保處方精準防控。利用植保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累計超一萬畝,利用測土配方技術進行精準施肥,避免資源浪費和過度使用對土地造成污染,嘗試使用有機肥和生物防治技術,保護土壤和生態環境……
潛江碧桂園萬畝智慧農業園,目前已和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機構建立產學研合作,未來將推進創建大學生實習實訓基地,打造培育新型農業專業技術人才的基地。成立至今,保守估計帶動當地合作社增收300多萬元,為當地農民工提供了30多個就業崗位,直接促進增收3萬元/人。
科技引領:無人化農業系統為新農人健臂強膀
“指揮農機無人化作業,僅是這個系統的一部分功能。”皓耘科技副總經理伍玉鑫博士介紹道“我們通過無人機進行地理信息數據的采集,完成系統建模,利用農場的高清地圖和DEM數據,實現按照地勢規劃道路、地塊、水系,作物種植方向,為后續無人化打下基礎,輔以作物長勢監測、蟲情監測預測、氣象預測評估、農業灌溉控制,輔助農場管理人員進行精準農事活動,讓農業從‘看天吃飯’到‘知天而作’。”
潛江碧農供圖
發布會當天,碧桂園皓耘科技自主研發的大型聯合收割機GA4016也在現場進行小麥收割,該款農機經過在內蒙、新疆、江蘇、湖北、山東等各個糧食主產區、水稻、玉米、小麥等不同作物不間斷的實驗,運用自主研發的專利結構,在作業性能指標上已經超越了國內外同等型號產品。
產學研結合:服務潛江本地蝦稻品牌
記者在潛江碧桂園萬畝智慧農業園看到,正在收獲的近9000畝小麥地北面,還有900多畝的蝦塘。陳博士介紹,“在這一季的水稻種植上,我們也聯動潛江碧農,專注一個品種,打造蝦稻示范點。”對此他表示非常有信心,“我們將依托華大基因技術及屬地化的資源,定制開發新品種,將以技術為核心,先試點,再推廣,穩扎穩打,步步為營,逐步打造蝦稻產業鏈閉環場景,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精準培育:打造農業“強芯”
據了解,碧桂園農控于2019年就攜手華大農業規劃建設,以主糧作物種質材料創新為中心,依托基因編輯、基因組育種等分子育種技術,通過自主創制、平臺支撐及資源整合為路徑,成為提供種子、植保及營養等一體化解決方案。目前已建成華大農業應用研究院科創中心和另外一片農業基地,以華大的生物育種技術為支撐,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截止2022年底,完成了500多份水稻材料的表型鑒定,完成了100多份大豆材料的繁殖和鑒定,完成了玉米鵬單2號生產試驗和DUS測試,通過基因組測序、基因挖掘、分子育種等一系列技術完成了谷子的雜交谷株高。
逐夢沃野向陽而生,碧桂園農業圖景正在展開
在碧桂園看來,農業不是簡單地做耕耙播收,也并非簡單替代農民和農業企業,重點在于通過高科技技術,提升農業生產力,加速農業現代化。科技提升農業生產力,助農護糧。
潛江碧農供圖
在發布會上碧桂園農業控股總裁吳迪表示,“我們夢想,農業成為真正的高科技產業,全世界農民不用再面朝黃土背朝天,全人類不再為糧食問題發愁。我們堅信我們的事業,是走在光明大道上的,逐夢沃野向陽而生,碧桂園農業人的搏奮斗,會讓中國乃至世界農業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