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指導下種出的紅安苕產量大顏值高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通訊員李紹倫 劉子靚 供圖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訊(記者董淑健 通訊員李紹倫 劉子靚)5月31日,極目新聞記者從中國農村專業技術協會獲悉,紅安苕成功入選中國農技協“科技小院”項目,成為湖北省26家“科技小院”之一。
紅安縣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1年,全縣紅薯種植面積15.6萬畝,其中標準化種植僅6萬余畝,大部分紅薯的畝產量1400多公斤。
紅安縣瑞灃種植養殖專業合作社經理姚峰稱,紅安苕科技小院作為中國農技協牽頭組織的科技項目,依托華中農業大學提供的科技成果,可每年向全縣提供1億株優質苕苗,增加該縣紅薯種植的科技含量,提高科學管理水平,有望讓紅安苕顏值更高,市場價值更大,畝產量可提高500公斤以上。
紅安縣位于北緯30度的黃金緯線,地處大別山南麓的低山丘陵地帶,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5.7℃,常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輕壤沙土類土壤占總耕地面積的54%以上,非常適合紅薯的種植。
一個小院、幾間平房,背靠希望的田野,既是科技工作者的平臺,更是鄉村振興的舞臺,孕育著紅安特色產業鏈的希望。在紅安縣科協的幫助下,紅安縣瑞灃種植養殖合作社還與多所高校、部省相關部門對接,2019年至2022年期間,成功轉化華中農業大學的紅安苕脫毒種苗生產、病毒檢測和繁育技術體系研究項目,成功應用于紅安苕種苗的繁育、種植、儲藏中;脫毒種苗科學的種植方法讓種植戶畝產增收兩千元以上,為紅安鄉村振興帶來綠色希望。
姚峰說,下一步紅安縣將以“科技小院”為引爆點,創新工作機制,推廣現代農業科技,開展農村科普活動,大力促進紅安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和農民科學素質提升,為紅安農村全面振興作出新的貢獻。
據悉,近年來,中國農技協牽頭推廣的“科技小院”模式在全國各地實施鄉村科技興農集成服務,發揮了很好的示范引領效應,為新時期深化鄉村科技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紅安縣科協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積極與湖北省農技協聯系,為瑞灃合作社牽線搭橋,直接促成了紅安苕科技小院項目的成功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