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氣東輸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黨委書記霍永勝(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彭一葦 通訊員 李森
天然氣是生產生活必不可少的能源。在湖北,全省天然氣總消費量的七成,是由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供應。多年來,他們踐行“運行一刻不能停,供氣一刻不能斷”的承諾,全力保障湖北人民日常生活和企業能源供氣安全平穩,也為改善大氣環境、建設美麗湖北作出了有力貢獻。
5月9日,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黨委書記霍永勝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講述了這支天然氣保供“主力軍”的故事。
企業名片
國家管網集團源于習近平總書記“四個革命、一個合作”能源安全新戰略的科學指引,誕生于我國油氣體制改革的實踐選擇,開啟了我國油氣管網事業發展的新篇章。西氣東輸管道是我國距離最長、口徑最大的輸氣管道,對帶動東部、中部、西部地區經濟共同發展,改善管道沿線地區人民生活質量,推動和加快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負責轄區內2030公里天然氣管道(其中湖北省境內約1964公里)、33座輸氣場站的管理運行,所轄管網北承中亞、西連川渝、南接海氣,是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管理場站最多、線路最長、體量最大的直屬二級單位。供氣量占省內總用氣量的73%,占武漢市總用氣量的75%。
精彩語錄
國家管網集團堅持服務國家戰略、服務人民需要、服務行業發展,在推進管網公平開放、構建“全國一張網”中,促進油氣能源保供能力持續提升。
公司踐行“輸氣一刻不能停,供氣一刻不能斷”的承諾,保障著湖北人民日常生活和企業供氣安全平穩。
在湖北,七成以上的天然氣是通過公司近2000公里的天然氣管道分輸到湖北各地。
輸送天然氣510億標方
相當于植樹7300萬畝
中亞氣、川渝氣、南方海洋氣。眼下,三個大方向的天然氣源源入鄂,點燃居家煙火,催動企業運轉。
18年來,國家管網集團西氣東輸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累計向湖北省輸送天然氣約510億標方。
“這些天然氣不僅滿足了湖北人民生產生活所需,同時也產生了巨大的環保效益。”霍永勝算了一筆賬:510億標方天然氣相當于替代約7500萬噸標煤燃燒,減少排放8100萬噸二氧化碳等酸性氣體,減少4000萬噸粉塵,相當于在湖北種植了7300萬畝的闊葉林。
近年來,公司對湖北的供氣能力一路提升,讓更多群眾、企業用上天然氣。“十四五”期間,公司將承擔湖北省內1300公里天然氣管道建設前期工作,項目前期工作量為西氣東輸公司之最。目前,西氣東輸公司正在有序推進西三中湖北段、川氣東送二線、棗陽-合肥-宣城聯絡管道3項國家重點能源基礎設施項目。
同時,公司統籌做好存量用戶穩定接氣和新增分輸設施建設投產。今年年內,將完成紅安、丹江口、仙桃干河、津江昆侖等站投產進氣;積極推進宜昌力能開口、黃石遷站等工作,協調分輸代輸方式,著力開發西二線管道負荷,進一步提升供氣能力,以滿足湖北地區的用氣需求。
疫情、風雪、洪水
擋不住保供的腳步
公司在湖北的管道、場站眾多,安全保供是頭等大事。對霍永勝來說,近幾年來印象深刻的有好幾件。
2020年,疫情突襲,武漢封城。作為守護華中地區最為重要的輸氣分公司,武漢輸氣分公司不但要為湖北省居民平穩供氣,還承擔著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天然氣轉輸任務。
場站和管道的平穩運行,直接影響著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須臾不能馬虎。
冒著感染風險,員工們堅持上線工作,車輛過不去的地方,他們就騎自行車,自行車過不去的地方,他們就步行。那段時間,他們將源源不斷的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戰疫前線,同時也奪取了安全生產零事故和人員零感染的雙勝利。
去年夏天,湖北連遭強降雨。一場強降雨中,河水漫過荊襄支線3#閥室附近的河道,沖破閥室沙袋擋水墻,導致閥室內進水。此時,河流上游還要緊急泄洪,這將導致閥室水位進一步上漲。
必須及時處置,否則管道輸氣將中斷!
危急時刻,員工陳明明主動請纓,奮勇游過1.7米深的水,前往閥室大門固定安全繩,為后續人員“牽”出一條安全通道。齊心協力,大家半個小時完成關鍵設備設施的搶險工作。安全撤出后,閥室外水位繼續上漲至2.1米。由于他們不懼洪水挺身而出,為閥室的安全爭奪到了寶貴時間。
去年冬天,夜里大雪紛飛。武漢西站巡檢時發現分輸支路調壓撬監控閥故障。由于冬天居民用氣量大,如果不處理將影響冬季保供。“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站內員工連夜搶修。深夜的氣溫降破零點,溫度低螺栓有點結冰,外加螺絲為了防腐刷上了油漆,讓螺栓變得十分難擰。一人不行兩人一起上,他們咬著牙鉚足勁,才擰下了這十幾顆“頑固”的螺栓。
更換新皮膜時,需將每個孔位精確對準。夜間視線不好,雙手也凍得有點發抖,需要讓眼睛挨著孔位才能仔細對準。本就復雜的更換作業,在溫度低、視線差的不利條件下變得更有難度。凌晨兩點,經過6個小時的奮戰,他們徹底消除了設備故障。
此時,員工們雙手凍得發紫,頭發上、眉毛上流下的汗珠已結成了冰碴。
努力掌握關鍵技術
自己動手省下170萬元
天然氣管網是能源大動脈,關鍵設備和技術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在關鍵設備和技術上的國產化,一直是我們創新攻關的方向。”霍永勝說。
公司所轄的忠縣分輸壓氣站2號索拉壓縮機組機芯換芯作業,以前一直是由美國工程師來完成,備品備件和專用工具采購時間耗時長、人員溝通協調困難、工作效率低不說,由于是獨家業務,美國人要收取高額服務費,始終是公司的一大痛點。
“美國人能干,我們為什么不能干呢?”霍永勝說,去年,公司開始自主換芯作業。員工們鉆研精神很足,他們認真學習現有資料、研究討論,對照圖紙上的每一個部件、作業手冊上的每一道工序、可能存在的每一項困難進行分析,最終形成了篇幅27頁的換芯方案。
換芯作業還需要專用工器具,員工們邊精細拆裝、邊精準測繪、邊精確定制,成功制定了15類專用工具37套,制作應用國產化密封圈等備件21件、螺栓2件。
每一項步驟都是精細活,每一個操作內容都是一項“大考驗”。鏖戰17個晝夜后,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了首次索拉壓縮機國內自主換芯作業,比計劃提前3天,節省了作業經費170余萬元。
打造智慧互聯大管網,是國家管網的戰略目標。霍永勝介紹,公司正在探索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在安全管控、生產經營、管道管理、工程建設等方面的應用結合,全力推進站場數字化運行、智能化提升。開展“智能攝像頭、斷線報警器、光纖預警系統”三種技防措施聯動應用,專業科室全流程參與、基層場站全過程監護,確保第三方施工全周期受控。
雖然高科技應用越來越多,但保障管網安全仍離不開所有人的共同維護。“天然氣具有燃燒和爆炸特性,并且是高壓,一旦被破壞,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嚴重后果。”霍永勝說。隨著管道周邊的建設施工越來越多,管道管理人員堅持每天多次進行無盲區、無死角巡檢和徒步踏線,就是為了防止建設施工對管道造成破壞。
“管道正上方密集豎立了各類標識和報警電話牌,管道周邊施工,務必告知我們。這不是為了阻止施工,而是為了確保安全,幫助施工快速完成。”霍永勝呼吁,希望人人參與管道保護,最大程度的筑牢管道安全防線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