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紀念我國著名劇作家曹禺百年誕辰,由北京人藝新排的話劇《原野》日前在國家大劇院上演。該劇由導演陳薪伊執導,胡軍、濮存昕、徐帆、呂中主演。(新華社發)
曹樹鈞
從上世紀30年代曹禺劇作問世之后,70余年間曹禺研究便由淺入深,逐步發展,成為我國現當代劇作家研究中成就最為突出的一個領域。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曹禺研究專著《〈雷雨〉人物談》1980年由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之后,曹禺文本研究的專著《曹禺劇作論》、《曹禺的戲劇藝術》、《論曹禺的戲劇創作》、《曹禺論》、《曹禺劇作藝術探索》,生平研究的專著《曹禺傳》、《曹禺評傳》、《攝魂——戲劇大師曹禺》、《曹禺的劇作道路》、《海上驚雷》等紛紛問世。進入上世紀90年代之后,演出研究開始引起學者的重視,出現了《大小舞臺之間》、《曹禺劇作演出史》等專著,以及綜合研究的《曹禺:歷史的突進與回旋》、《走向世界的曹禺》、《現代性視野中的曹禺》等著作。曹禺的家鄉潛江還出現了研究曹禺的本土作者劉清祥與毛道海等。
進入21世紀以來,曹禺研究以更加全面、深入的態勢展開,研究的領域在不斷地向新的方面拓寬。迄今為止,曹禺研究已經取得了上述豐碩的成果,但有不少領域需要向縱深開掘。
生平、文本研究待展開
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三幕話劇《原野》遭到了不應有的誤解。有不少評論家批評這部作品“缺乏生活基礎”“整個劇作充滿了一個非現實的人造氣氛”,北大一位著名教授甚至在《曹禺論》中斷言這“是曹禺最失敗的一部作品”。平心而論,這是對《原野》創作過程未作調查研究的武斷結論。假如對曹禺創作《原野》時的創作過程稍加考察,便不難發現這些評論者對《原野》的指責是何等的主觀和荒唐。
長期以來,由于“左”傾思潮的影響和第一手資料的缺乏,對曹禺、曹禺的劇作往往作出非科學的評價,出現不少“誤讀”現象,需要進一步開展史料研究、生平研究,為廣大研究者提供堅實的事實依據,還曹禺其人、曹禺其作品的本來面目。現已出版的《曹禺全集》需要增補,文章應該盡可能收全,無論文章、書信還是日記都不能作人為的刪改。首先史料要還本來面目,然后研究也要根據事實,實事求是地作出科學的評價。
曹禺劇作的文本研究,也還有許多方面需要我們重新認識、重新研究。試舉其二: 一、曹禺劇作運用的是什么創作方法?歷來的說法是嚴謹的現實主義,現在有人提出是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筆者認為:“在話劇《雷雨》中,劇作家曹禺不僅僅繼承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同時他也嘗試借鑒現代主義創作方法的一些特點,創造了現代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在這一創作方法中,他吸收了大量的象征手法,努力揭示了人物深藏的內心生活、心理的真實,讓觀眾思索整個社會、整個人類。”
嚴謹的現實主義、現代主義、現代現實主義,這顯然是對《雷雨》創作方法三種不同的理解,這種不同的理解,會直接影響到導演和演員二度創造的藝術處理。
二、曹禺劇作創作指導思想究竟是什么?有三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雷雨》的現實主義是同‘五四’以來的革命現實主義傳統一脈相承的,并且是為左翼革命文學的戰斗精神所照亮的”。而在《日出》中又發展到了“向著革命現實主義積極靠攏和接近”,竭力將曹禺的思想向革命的、戰斗的方面靠攏。另一種說法認為曹禺還沒有“確立起明確的先進、科學的世界觀”。近年有學者認為“曹禺是中國劇壇一位空前的人道主義者”,莎士比亞的人文主義、人道主義進步思想就是貫穿曹禺全部經典劇作的思想,這就是曹禺文本的核心,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上,曹禺的劇作都深深地打上了莎士比亞的烙印。
究竟怎樣準確地把握曹禺劇作的世界觀,既不人為地拔高,又不故意地貶低,清楚地梳理出它的發展脈絡,這是新世紀曹禺劇作研究需要重新解讀的一個重要命題。
創作心理和演出研究興起
劇作心理研究是劇作家對現實印象進行創造性加工的心理特點。這是近年來我國新開拓的學術領域。曹禺作為一位極富創造性的劇作家,他的劇作的個性心理特征是什么?他的劇作構思過程中帶有哪些有普遍性的創作規律和哪些特殊規律?又如曹禺后期創作心態問題,也是很多讀者和學者關心的一個問題。這些問題的探討不僅有助于曹禺創作研究的深入,而且對于我們今天如何努力創作精品、對于現實的戲劇創作活動,有重要啟迪。
研究曹禺,必須重視他的劇作的演出,這一點在進入21世紀之后,已為一些曹禺研究學者所認識,已經陸續出現一些從演出角度研究曹禺的論文和結合曹禺劇作演出研究曹禺劇作的學術專著。但從總體來看,與曹禺演出在國內外的廣泛程度、曹禺劇作以各種藝術形式改編程度來看,曹禺的演出研究,應該說是曹禺研究中十分薄弱的一個環節。在國際上,20世紀莎劇研究取得的最大進展就在于把莎劇還原為“臺上文本”,充分顯示出莎劇的風貌。我們也需要將文本研究與曹禺演出研究緊密地結合起來,用曹禺演出研究來推動曹禺文本研究的深入。
1990年8月,筆者在完成《攝魂——戲劇大師曹禺》這本35萬字傳記之后,赴京探望正在病中的曹禺,就向他談了筆者準備撰寫一本《曹禺劇作演出史》的愿望。曹禺當即給予熱情的鼓勵:“你說得很對,研究劇作必須要聯系它的舞臺演出,這樣才能講到點子上。”2007年6月,40萬字的《曹禺創作演出史》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主要論述了曹禺劇作話劇舞臺演出的簡史,而且對它的其他演出形式的廣泛改編以及在世界五大洲20多個國家的演出,也進行了初步的探討。半個多世紀以來,曹禺的劇作不僅以原有的話劇形式在舞臺上歷演不衰,而且改編成戲曲、歌劇、舞劇、舞蹈、音樂劇、廣播劇、評彈、曲藝等多種舞臺演出形式。即以戲曲而言,就已改編成京劇、越劇、滬劇、評劇、川劇、粵劇、秦腔、甬劇、漢劇、楚劇、花鼓戲、花燈戲、揚劇、唐劇、晉劇、廬劇、采茶戲、瓊劇等20個劇種,活躍在天南地北各個不同的舞臺上。《曹禺創作演出史》對曹禺劇作的改編演出,僅僅作了很初步的探討。就上海地區而言,改編演出過曹禺劇作的就有滬劇、越劇、甬劇等八九個劇種。各個劇種,各種藝術形式,在改編演出時都有不少新的創造,值得我們認真加以總結研究。然而迄今為止,我們還沒有一本《上海曹禺劇作演出史》。至于對曹禺演出從劇場藝術角度作分門別類的研究,例如《曹禺劇作表演史》、《曹禺劇作導演史》、《曹禺劇作舞臺美術史研究》,至今還尚未提到議事日程。
1936年《雷雨》被拍成無聲片上映,1997年《雷雨》又被改編成20集電視連續劇……曹禺的主要劇作幾乎全部拍成了電影電視,極大地擴大了曹禺劇作在中國及世界人民中的影響。但這方面的學術研究也不多見,應該作為一個重要課題來探討。
曹禺研究還有一些研究領域基本上尚未涉及,例如曹禺的教育思想、藝術管理思想、戲劇理論等。曹禺出版過《曹禺論創作》、《曹禺論戲劇》兩本理論著作,還有許多散見的戲劇理論文章,然而至今尚未深入系統地研究過。其他如曹禺的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曹禺劇本的各種版本、曹禺研究的歷史等也需要進一步開拓。